Advertisements

為什麼古人喝酒前 都要先「溫一下」?而現在都是直接喝,原來不僅是為了口感好

在中國,酒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,有一個細節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了:古人飲酒之前都會先把酒溫一下,然後再喝。「溫酒」這一習慣在很多古代文學著作中也多有展現,如關羽溫酒斬華雄,曹操煮酒論英雄都有類似的情節。那麼,為啥古人在喝酒前總要溫一下呢?


Advertisements

首先,酒的種類不同。


在元朝以前,白酒還沒有盛行的時候,主要都是黃酒和米酒的天下。很多人都聽過范仲淹的《漁家傲·秋思》,裡面有一句詩詞叫做「濁酒一杯家萬里,燕然未勒歸無計」。這裡的濁酒應該指的是黃酒,因為黃酒顏色深黃,不像白酒那麼透徹清亮。

Advertisements


而在《水滸傳》裡,武松打虎的章節,武松要喝酒時,多次出現了店小二「篩酒」這個詞。說明當時喝的很可能就是米酒,因為米酒裡有很多糯米,所以需要「篩」一下才能喝。


不論米酒還是黃酒,酒精的度數都比較低,大約在10-20度左右。冷喝的話,口感比較差,尤其是冬天,喝一肚子涼水,很難受。但是加熱一下就完全不同,酒精散發出來,喝著勁大,味道也好聞,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酒味,顯得更有氣氛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